转一个felix的贴子,是因为产生了共鸣!
=====================
记得我自己多次说过,我的互联网理想其实就是社区理想。而这个社区,并不是论坛、不是blog圈子,可能也并不是2.0概念的SNS,到底是什么,一时恐怕说不清楚——不是因为拙于言辞,也不是因为概念超前,而是需要寻找一个便于讲故事的载体。
为了寻找一个概念上接近于个人理想中社区的样本,我研究过天涯社区、研究过猫扑社区,也对自己前段时间帮忙打理的网易财经论坛做过观察,还曾经受名字的迷惑注册了“第九城市”(结果发现不过是一个打着社区概念的旧式论坛并且多年没多少进步,于是很失望)。
在旧式论坛社区中寻找不到合适的样本,目光便转向打着2.0旗号的一些社区,感觉都不太合意,失望的感觉更加强烈。
于是我开始对游戏社区发生兴趣。玩了一些时间梦幻西游,感觉自己打那个东西比较累,因为自己缺乏游戏天赋,在那种网游中容易成为被游戏玩弄的奴隶,而较难享受到玩游戏的乐趣,而且,游戏中能提供的满足感,对于讲求现实的我来说,是一种太小太虚幻的诱惑。——不过我对模拟经营类的游戏兴趣还是比较大的。
继续失望之际,依旧在对网络游戏的介绍中寻找答案,大约几周前,终于让我找到一个差强我意的一款概念产品:Second Life.这个发现让我感到既兴奋又失落:兴奋的是,原来我的概念果然不是遥远的空想,终于有一样东西接近于理想形态了;失落的是,SL已经做了近7年,尽管依旧不太完善,但毕竟已经是付诸了执行层面,此前我一直担心自己那点idea很容易也被别人想到并转化为实际产品,现在则是慨叹“原来米国人n年前已经在做了,自己的想法终究没有超越米国人,idea的技术含量果然不够高”。
不过,Second Life还是有许多地方不尽如我意,和我的想法有差异的地方还不少,而且其商业模式与我想的也不尽相同,虽然已经具备了想象中的一些基本属性:3D化,游戏化,模拟真实,人们在虚拟社区中可以生活甚至工作而不只是娱乐,“居民”创造社区内容和社会规则而不只是平台提供商给定资源的接受者,人们即便沉溺其中也有机会在里头建功立业(甚至有可能比在现实中作同样的事更容易),“居民”有机会按照自己发现的模式有所得而不只是单向付出时间和金钱甚至关乎前途的机会……
我愿意相信,符合这种概念的完善产品,会是未来网络生活的一种可能状态。我也由衷地希望,未来人们特别是喜欢玩网络游戏的玩家,能够在这样的社区中,既获得快感又能不废弃生活和事业——对于容易迷失自己的人们,即使游戏中装了“反沉迷系统”,也不能阻止他们在一个游戏中暂时退出后马上投入对另一款游戏的沉迷,不能解决这类人迷失自我、脱离现实及社会生产的根本问题,那何不让一个类游戏产品本身具备让参与者能自食其力、生产社会所需价值的属性?(毕竟,仅靠在游戏中加入“科举考试”、“文化内涵”,并不能保证身处虚拟经济体系中的人们全都变成游戏社会价值的受益者,依旧会有不少人成为只玩不做的寄生群体——当这种情形发生在不少大学生身上时,就容易成为社会问题了。)
有人说,SL和类似的产品,不符合当代中国网民的需求。一是游戏玩家在韩国式网游的模式下成长,习惯于接受那一类的杀怪、升级、交易装备的游戏,也只有那种游戏符合东方玩家的口味,现在得网游流行模式是游戏产品与玩家相互迁就迎合的结果;二是非游戏玩家的网民,对web2.0还没普遍接受,更莫说对带有游戏色彩的东西了,还没有达到能人同这种概念产品的阶段;三是涉及的虚拟经济问题,至今还缺乏公认的积极定论标准。
也说“那是距离虚拟社会最靠近的游戏形态了。不过,其赖以运转的电子货币在当前世界范围内还是一个瓶颈。”我也基本同意这个判断,不过对这类产品的偏爱和信心依旧不减。所以我就到其
注册了这个东西,好像还付出了1美元,或许,以后的研究过程中还可能付出至少72美元的年费。好歹,玩这个东西,至少还能练英语。
我现在见人就推荐second life,既是因为这个产品基本符合理想形态,也是希望找到同好,一起研究这个东西。